朝阳区朝外街道党工委书记董会生: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
街道乡镇,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和神经末梢,是整个治理链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广大基层干部如何解决问题、推进工作,体现着本市中心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,也对接着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需求点。
首都建设和管理取得的巨大成就,饱含着基层干部的心血和努力。在这支干部队伍之中,涌现出了不少扎根基层、实干进取的典范。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,在首都基层活跃着大量优秀人才、实干人才,创造出了实实在在、值得称道的工作业绩。
新时代要有新气象,更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加强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建设,提高“四个服务”水平,抓好“三件大事”,打好三大攻坚战……面对党中央的殷切嘱托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,首都广大党员干部尤须进一步增添干事创业的激情、攻坚克难的豪气,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。
【优秀街乡党(工)委书记】栏目将陆续刊发一批首都基层干部的生动故事。让我们从这些事迹中把握首都发展的强大脉动,感受继续前进的不变初心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1344zjmbm7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清晨的朝阳区朝外街道,居民们总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。哪个商家“门前三包”不到位,哪个地方有垃圾,哪个设施不方便……他挨个儿记在心里,第一时间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,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朝外的“活地图”和“当家人”。他就是朝外街道党工委书记——董会生,“只有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,基层的工作才有底气”,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朝外街道的雅宝路,曾是全国最大的涉外服装批发市场,也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区域。多年来,市场周边交通拥堵、环境脏乱差,而市场楼宇产权关系复杂、多方利益交织、商户对疏解的不理解都成为拦路虎,横亘在董会生面前。工作现场,个别商户情绪激动,“断了我们的财路”等不理解的声音响彻耳畔。
尽管如此,董会生明白,疏解,势在必行。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年的疏解攻坚期,他的脚步踏遍了雅宝路的每一栋楼宇,与商户们座谈,逐一询问他们的需求和面临的难题,想他们心中所想,四处奔走、多方协调,为他们找到疏解后的出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朝阳区与乌兰察布、保定白沟、廊坊大厂、河北永清等地区开展对接,通过协调地区为商户减免租金,提供生产制造、仓储物流配套空间等优惠政策,帮助雅宝路中小商户向外埠转移。
有了新出路,工作做到了商户们心坎里,大家自然理解支持,疏解平稳有序进行。紧接着,董会生又调动单位党组织积极性,撬动部门、物业、居民等多方力量,共同参与疏解腾退和环境建设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,共计完成疏解44万余平方米,腾退商户4835户,综合疏解率达到95%,周边环境焕然一新,产业升级稳步推进。
用脚步丈量民情还不够,董会生还时时刻刻以“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”为宗旨,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。
在一次民生专题会上,董会生发现现行社会救助政策来自于不同的部门,救助资源不统一、救助渠道的多样性,容易导致困难群众因对政策认识不足,错失有效的救助途径。为此,他牵头推动制定了《朝外街道社会救助联席会制度》,指定民政科作为统筹部门,督办各项救助措施的落实。通过这项制度,整合汇集民政、慈善、红会、司法、爱心企业、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救助力量,采取经济帮扶、生活帮扶、爱心服务等多种模式,实现了街道救助工作由单一科室救助转变为部门协同救助, 将事后救助转变为事前事后两种形式结合救助,从而实现救助精准化,使地区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帮助。
在董会生的带动下,朝外的党员干部一起走下去、干起来。“跟着他干活很辛苦,节奏很快,标准也高,可是不知为什么就愿意跟着书记干!总觉得有一种冲劲,一种激情,能得到一番收获!”朝外的一位干部如是说。如今,走,已经成为朝外干部的一种习惯,走进密集的商厦,走到社区的犄角旮旯,走进困难群众的家中,走进疏解矛盾最敏感的一线,走到救助群众的身边,他们以脚步和情怀,把基层工作做到居民心坎里。
来源:北京日报、北京电视台
责任编辑:张佳文
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阅读
密云区鼓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广明:“单车书记”建设“精致鼓楼”
东城区龙潭街道工委书记杜娟:“小巷管家”一年解决八千社区烦心事
来稿邮箱:
zuzhibuqianlong@sina.com